当前位置: 汉语言>>课程建设>>教材案例库>>正文
 

作文教学—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

2018年09月27日 23:50 褚树荣 点击:[]

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写作是难的,写作高手毕竟是极少数人。写作是教会的吗?写作能力可以教吗?连写作可不可以教,目前学界尚有争沦,可见写作教学也是难的。写作教学的评价也不容易,因为写作是很私人化的事情,写作教学好坏优劣见仁见智。但是,作为教学,总是可以评价的,就看你的评价的标准如何。

所以,我先提8个问题,并尽量让我们一起在自己的心中形成判断,然后在这些判断的基础上再来审议下午三节写作课。

1.写作能力是怎样形成的?假如说写作是一种技能,那么,任何一种技能只能在实践中形成,从来就没有先天就会的技能。所以,员工有没有实践训练的环节,应该是评价一堂写作课最基本的指标。

2.练习写作和自由写作是一一同事吗?或者说员工写作和作家写作(包括秘书写作)是一回事吗?员工写作的目的是学习写作,作家写作是表情达意,即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诗歌合为事而作”。学习写作是学习行为,具有限制性、规范性和训练性的特征。

3.写作教学是解释写作知识、欣赏写作艺术还是指导写作实践?解释写作知识,近乎说明文教学,欣赏写作艺术,近乎阅读教学,这两种写作课经常出现,但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。我以为只有员工进入写作,才是写作教学。

4.写作教学有侧重于技法训练的,有侧重于动机激发的,这三堂课应该属于哪种类型?根据教材要求,这三堂写作课要求学习安排文章的结构、处理文章的详略、表达看法和道理。这三课教材是以技法训练为立意编写的,所以,这三堂课应该是属于训练技法类型。

5.一节课能够完整地展示一次写作过程吗?我们知道一次写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,下笔千言,倚马可待,毕竟是遥远的传说。从接受任务到积累材料、形成提纲、构思成文、反复修改,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。平时教学一个学期七八次写作,每次写作教学花时一二节课。但写作教学公开课一般只安排一节课,不可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,所以只能呈现一个环节、一种技法、一个片段的写作训练过程。

6.从一节课里可以看到写作指导的效果(员工的进步)吗?既然是技法训练,练与不练,效果应该不一样,就看你练得得法不得法。写作能力的生成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,但是一种具体的技法,短时间的训练应该能够奏效。能够让我们看到员工训练之前和训练之后不一样,教学就有效果。

7.这三节课的写作教材性质如何?同阅读课的课文不同,阅读课的课文往往是经典的文选,那是要员工理解、鉴赏、评价的文本。但是这三课教材文本都由“写作导引”和“写作实践”组成,“写作导引”相当于从前教材里的“单元知识短文”,提供的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,“写作实践”是布置学习任务,是提供训练写作的若干项目。

8.如何对待这三篇写作教材文本?既然“写作导引”提供了达成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,那么,教师应该基于导引,有所发挥,因为条条道路通罗马,教材提供的方法和途径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。既然“写作实践”是任务项目,那么教师应该择要完成,但也不排除教材规定的训练任务之外,自己设计。这里,教材的权威性和教师的创造性要取得调和。

以上八个问题,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,但是它所涉及的范围,其实是四个方面,下面我把它归纳为四个方面(或者维度),作为我这次评课的标准,来衡量下午三节写作课。

1.知识说明和实践训练的比重。

写作课不是不可以传授写作知识,只是写作知识和实践训练的比重要处理好。海南胡老师利用图片导人后,稍稍说明了记叙的详略知识,就进入了学校艺术节的片段写作,整个过程分成第一次写作和第二次写作,第一次写作是起始水平的写作.第二次是实践详略技巧的修改,课堂主要环节是员工的写作实践。广西罗老师教《学会说点儿道理》,他主要讲其中第三种方法,即写景状物、托物言志的道理,讲了35分钟左右。青海杨老师也讲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道理,但是课堂主要时问是让员工阅读郑振铎的《猫》,编写《猫》的写作提纲,在最后的10分钟时间里,完成《快乐的三人世界》的写作提纲表格。应该说,这张训练的表格设计是很不错的。

2.技法训练和动机激发的侧重。

应该说这三堂课都有动机激发的环节,都是利用师生的生活经验来唤醒员工的写作动机。胡老师是本校员工艺术节的图片,罗老师尤其难得,是一首嵌有自己名字的“藏头诗”,杨老师是介绍大美青海和成都建筑的图片,都能够引发员工积极的思考。但接下去以后,三堂课分道扬镳了,有的走上训练之路,有的走上解释教材之路,有的走向阅读概括之路。虽然都是围绕着写作技法在努力,但是在“训练”这两个字上,只有第一节课稍有侧重。

3.过程指导和写作效果的呈现。

什么是写作过程指导?有人也许认为写作活动就是在“黑箱”里的运作,过程怎么看得见?但我认为,教师指导的意义,就在于暴露员工写作中的问题,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纠正,从而超越原初的水平,改善原先的样貌,这个过程就是写作过程指导。如此看来,写作过程指导是保证写作指导效果的根本条件。要有过程指导,就必须把写作的环节分解开来,教师的指导才能介入。胡老师把艺术节的片段写作分成两次,重点放在第二次,所举的例子是拔河比赛,是经过修改后的“拔河比赛”,确实是比第一次写得详细了。

4.教材权威性和教师创造性的调和。

胡老师只是在开头,很简略地用略读的方法,概括了《叙事要详略得当》的要点,即详略要根据中心来取舍,然后就抛开课文直接进入艺术节活动的片段写作了,教材中的“写作实践”没有利用。罗老师是一个最老实的老师,他是最尊重教材的权威的:多次的齐读,是把知识短文当作经典文本那样看待。不但梳理了文本的提纲,而且介绍第三种方法的这一段文字,连段内的层次都加以概括,从而提炼出写景状物、阐发道理的两种方法。杨老师是介于两者之间。客观地讲,教材是具有权威性的,但是教师如何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,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呢?我想抓住一点,集中地练,是否效果更好一些呢?如何处理详略?怎样才能写得详?把一个事件分解成几个阶段,一个事物分解成几个角度。如何运用修辞?如何通过想象?譬如讲托物言志,不仅要认识这是托物言志,而且要教员工抓住事物的特点以及象征意义,如粉笔的特征和象征义、小草的特征和象征义、石灰的特点和象征义,员工如果能够实现事物特点和象征义之间的沟通和连接,就能够学会托物言志。还有,编写提纲是安排结构的主要方法,但如何编写提纲呢?编写提纲实际上是梳理思路,举例说叙事性文章按时空展开,论述性文章按因果逻辑展开,员工的提纲编写就有路可循。

当然,高高在上,随意褒贬,是有点对不住辛苦准备的选手的。有人说作家笔下的文字,是杨树湖畔的倒影,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。同阅读教学相比,写作教学更困难,更难出彩。写作教学能不能用来展示,都有不同的说法,这三位选手,是知难而进。我提议,让我们对下午三位选手的辛苦付出,表示衷心的感谢!

附记:在我点评的时候,评委正在幕后合议。虽然,三堂课按照我的标准,不算是最成功的课,其实成功的写作课,你又见到多少呢?但是,就其难度而言,这三堂课已经展示出自己的水平了。但是,评奖总是要分出三六九等的,这正是执教者和评委们纠结的地方。(三位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的《叙事要详略得当》《学会说点儿道理》和苏教版的《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》)

上一条:其它类型教学—《走上辩论台》教学全景再现 下一条:作文教学—《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》教学全景再现

关闭